宫颈癌通常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具体需根据病情分期和患者身体状况决定。
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常见术式包括宫颈锥切术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宫颈锥切术适用于微小浸润癌,通过切除部分宫颈组织达到治疗目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需切除子宫、部分阴道及周围淋巴结,适用于肿瘤局限在宫颈区域的情况。手术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范围,同时检查心肺功能等手术耐受性指标。术后可能出现排尿功能障碍、淋巴水肿等并发症,需配合康复训练。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若肿瘤已侵犯周围器官或存在远处转移,通常不建议单独手术治疗。这类患者需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肿瘤体积过大或侵犯膀胱直肠时,手术难以彻底切除病灶且风险较高。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或存在骨转移等情况也属于手术禁忌证。临床需通过病理活检和全身评估明确分期后再制定方案。
确诊宫颈癌后应及时到肿瘤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同时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感染。
宫颈癌手术的切口位置通常在下腹部或腹腔。
宫颈癌手术根据病情和术式不同,切口位置主要分为两种。开腹手术通常在下腹部正中做纵向或横向切口,长度约10-15厘米,便于暴露盆腔器官。腹腔镜手术则在腹部做3-5个0.5-1厘米的小切口,用于置入器械和摄像头。手术范围可能涉及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等,具体方式需根据肿瘤分期、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决定。
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定期复查。合理补充营养有助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