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炎症反应、心肌氧供需失衡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生活方式干预、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斑块破裂后,脂质核心暴露于血液中,激活血小板聚集和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替格瑞洛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2、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会部分或完全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或坏死。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亢进有关,常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出汗、呼吸困难。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必要时联合尿激酶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
3、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血管暂时性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吸烟、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可能诱发痉挛,症状多表现为静息时胸痛,含服硝酸甘油片可缓解。治疗可选用地尔硫卓缓释胶囊、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血管扩张剂,同时应避免诱因。
4、炎症反应血管壁炎症反应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斑块不稳定性。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提示炎症活动,患者可能伴有低热、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除常规治疗外,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秋水仙碱片控制炎症,但需监测不良反应。
5、心肌氧供需失衡剧烈运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当冠状动脉储备不足时会导致供需失衡。患者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心绞痛,休息后缓解。治疗需纠正基础疾病,可配合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降低心肌耗氧,同时限制体力活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日常应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遵医嘱定期复查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改善心肺功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并发症主要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壁瘤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综合征,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1、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引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心肌缺血时细胞膜离子通道异常,钾离子外流增加而钙离子内流减少,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易形成折返。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或晕厥,需心电监护并及时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2、心力衰竭大面积心肌梗死会导致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而出现急性左心衰。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肺水肿,听诊可闻及湿啰音。需给予呋塞米注射液减轻心脏负荷,联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冠状动脉,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改善心肌重构。
3、心源性休克当左心室功能严重受损时,心输出量急剧下降引发器官灌注不足。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等休克表现,死亡率较高。需紧急使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增强心肌收缩力,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
4、心脏破裂透壁性心肌梗死可导致心室游离壁、室间隔或乳头肌破裂,多发生在梗死后1-7天。游离壁破裂会引起心包填塞,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颈静脉怒张;室间隔破裂可闻及新发粗糙收缩期杂音。需紧急外科手术修补,但预后极差。
5、室壁瘤梗死区域心肌被纤维组织替代后,在心室压力作用下向外膨出形成室壁瘤。易导致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和附壁血栓形成。超声心动图可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严重者需行左心室成形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应严格遵循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氧运动,如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的步行训练。戒烟限酒并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