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方法主要有清洁双手、镜片检查、正确戴镜、调整位置、定期复查等步骤。
1、清洁双手配戴前需用中性肥皂彻底清洗双手,避免指甲划伤镜片或带入细菌。手指应保持干燥无毛絮,建议使用无绒毛巾擦拭。若手部有伤口或炎症需暂停配戴,防止感染风险。
2、镜片检查取出镜片后需观察表面是否清洁无破损,凹面朝上置于食指指尖。使用专用护理液冲洗镜片,禁止用自来水或唾液湿润镜片。发现蛋白沉淀或划痕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验配师。
3、正确戴镜用非主力手食指拉开上眼睑,主力手中指拉开下眼睑,眼球保持平视前方。将镜片轻贴角膜中央,确认吸附稳定后缓慢松开眼睑。初次配戴者可对镜练习眼球定位,避免眨眼反射导致镜片偏移。
4、调整位置戴镜后闭眼轻轻按压眼睑帮助镜片定位,若出现明显异物感应取出重新配戴。镜片偏位时可转动眼球寻找镜片边缘,或用吸棒辅助复位。夜间睡眠时保持平躺姿势,避免侧睡压迫导致镜片移位。
5、定期复查配戴后第1天、1周、1个月需进行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检查。日常出现眼红、畏光、视物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停戴并就医。每3个月更换护理系统,镜片使用寿命通常为1-2年,超期使用可能影响塑形效果。
角膜塑形镜护理需使用专用硬镜护理液,禁止与软性隐形眼镜药水混用。每日摘镜后需进行揉搓清洗,存放于双氧水护理系统中消毒。游泳、洗澡等接触水源活动前应摘镜,避免微生物感染风险。日常可补充维生素A和DHA维护眼表健康,出现持续干眼症状时可配合人工泪液使用。
疤痕的形成因素主要与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异常有关,包括外伤、炎症反应、遗传因素等。
皮肤受到外伤如切割伤、烧伤或手术切口后,机体启动修复机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并分泌大量胶原蛋白,导致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形成增生性疤痕。炎症反应持续存在时,炎性细胞释放转化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会刺激疤痕过度增生。部分人群存在遗传易感性,如瘢痕体质者轻微损伤即可形成明显疤痕疙瘩。感染也是重要诱因,伤口处理不当引发细菌感染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疤痕增厚、挛缩。某些部位如胸骨前区、肩背部因皮肤张力较大,更易形成增生性疤痕或瘢痕疙瘩。
日常应注意伤口清洁消毒,避免搔抓结痂,愈合期使用硅酮制剂有助于抑制疤痕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