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肚子胀痛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子宫收缩、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因素有关。月经期肚子胀痛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隐痛或绞痛,可通过热敷、药物缓解、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1、激素水平变化月经期前列腺素分泌增多会刺激子宫收缩,导致下腹疼痛。这种疼痛多为阵发性,可能伴随腰酸。建议避免生冷食物,用热水袋热敷腹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
2、子宫收缩异常子宫过度收缩会压迫血管造成缺血性疼痛,常见于经血排出不畅时。疼痛多呈痉挛性,可能放射至腰骶部。可尝试轻柔按摩下腹部,或遵医嘱服用元胡止痛片、萘普生胶囊等药物调节收缩强度。
3、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会刺激盆腔神经,引发进行性加重的胀痛,可能伴随性交痛。该病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临床常用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4、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患者在经期可能出现下腹持续胀痛,伴有白带异常或低热。炎症会导致盆腔充血水肿,加重经期不适。需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阴道凝胶等,同时保持会阴清洁。
5、子宫肌瘤黏膜下肌瘤可能阻碍经血排出,引起腹胀和压迫感,经量增多时疼痛更明显。肌瘤超过5厘米或症状严重者,需考虑米非司酮片等药物缩瘤,或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定期超声监测肌瘤变化很重要。
月经期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选择温热的粥类、姜茶等,限制咖啡因和盐分摄入。记录疼痛规律和伴随症状,若疼痛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需及时妇科就诊。平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