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末期水肿患者通常有必要进行透析治疗。心衰末期水肿可能与肾功能严重受损、体液潴留等因素有关,透析可帮助清除多余水分和代谢废物,缓解症状。
心衰末期患者常合并肾功能不全,肾脏无法有效排出水分和毒素,导致全身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透析通过人工替代肾脏功能,直接清除血液中多余水分、尿素氮等物质,减轻心脏负荷。对于合并高钾血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透析能快速纠正异常指标。部分患者经规律透析后,尿量可能逐渐恢复,心功能得到一定改善。
少数心衰末期患者若存在严重低血压、活动性出血或血管通路建立困难等情况,可能无法耐受透析。此时需评估风险收益比,采用超滤速度更缓慢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联合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管理。终末期多器官衰竭患者若预期生存期极短,透析可能无法显著延长生存时间。
建议患者及家属与肾内科、心内科医生充分沟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严格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监测体重变化,遵医嘱调整透析频率和脱水量。同时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和感染,必要时可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腹膜透析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腹膜炎、导管相关感染、超滤功能下降、腹膜硬化四种。这些并发症可能影响透析效果,需及时干预。
1、腹膜炎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多因操作污染或肠道细菌移位导致。患者可出现腹痛、透析液浑浊、发热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严重时需暂时停止透析。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外接短管。
2、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出口或隧道感染常见于长期留置导管患者,表现为出口处红肿渗液、隧道压痛。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病原体。治疗需局部消毒配合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严重者需导管拔除。日常护理需保持出口处干燥清洁,避免牵拉导管。
3、超滤功能下降长期透析可能导致腹膜超滤功能减退,与腹膜血管病变、间皮细胞损伤有关。表现为水肿加重、尿量减少。可调整透析液葡萄糖浓度,必要时改为自动化腹膜透析模式。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有助于维持营养状态。
4、腹膜硬化腹膜硬化是严重远期并发症,因长期透析液刺激导致腹膜纤维化。患者出现进行性超滤衰竭、溶质清除障碍。诊断依赖腹膜平衡试验,治疗可尝试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终末期需转血液透析。预防需避免高浓度透析液长期刺激。
腹膜透析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超滤量及透析液性状,出现发热或腹痛应立即就医。饮食应控制水分和钠盐摄入,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定期进行腹膜功能评估,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保持导管出口处清洁干燥,洗澡时使用防水敷料保护。适当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腹压增高动作。透析液加温至37摄氏度可减少腹膜刺激,灌注时采取斜坡卧位能减轻腹胀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