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生存期较短通常与心血管并发症、感染风险增加、营养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糖尿病肾病发展到需要透析的阶段时,患者往往已存在多系统损害,透析虽能替代肾脏功能,但无法完全逆转其他器官损伤。
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常合并严重心血管病变,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变等。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透析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这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显著增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尿毒症环境会促进血管钙化,进一步恶化心血管预后。
免疫功能低下使感染风险大幅上升。糖尿病本身会削弱白细胞吞噬功能,透析过程中血液与体外循环管路接触可能引发微炎症状态。常见的致死性感染包括肺部感染、透析导管相关败血症等。血糖控制不佳时感染更易扩散,抗生素治疗效果受限。营养不良与蛋白质能量消耗综合征也常见,患者肌肉量快速流失会影响呼吸功能与活动能力。
建议患者严格遵循控糖目标,透析期间加强血压和容量管理。定期评估营养状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避免高钾食物。注意动静脉内瘘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家属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配合医疗团队调整治疗方案。出现胸闷气促、持续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透析病人贫血可通过补充铁剂、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感染和优化透析方案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与铁缺乏、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营养不良、慢性炎症或透析不充分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
1、补充铁剂透析病人贫血可能与铁缺乏有关,通常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透析过程中可能因失血或铁吸收障碍导致铁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避免铁过载。
2、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透析病人贫血可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有关,通常表现为血红蛋白持续低于正常值。肾脏功能衰竭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通过皮下或静脉注射补充。使用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目标范围内,避免血红蛋白升高过快。
3、调整饮食结构透析病人贫血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等症状。透析病人需在限制磷、钾的同时保证足够蛋白质和热量摄入。可适量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清、瘦肉和鱼肉,配合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饮用浓茶或咖啡影响铁吸收,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肾病专用营养补充剂。
4、控制感染透析病人贫血可能与慢性炎症有关,通常表现为低热、C反应蛋白升高等症状。感染或炎症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并缩短红细胞寿命。需加强透析导管或瘘管护理,定期检查有无感染迹象。发生感染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平时注意个人卫生,接种推荐疫苗预防感染。
5、优化透析方案透析病人贫血可能与透析不充分有关,通常表现为尿素清除指数不达标等症状。透析不充分会导致尿毒症毒素蓄积,抑制骨髓造血。应根据医生评估调整透析频率、时长或方式,保证足够透析剂量。高通量透析器可能有助于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定期检查透析充分性指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透析病人改善贫血需综合治疗并长期管理。日常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和透析,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活动。饮食上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限制高磷高钾食物。注意监测血压、体重和水肿情况,记录乏力、气促等贫血症状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铁代谢和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反应。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透析方案,出现发热、心悸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透析病人贫血可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