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肥胖、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引起。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1型糖尿病与特定基因变异有关,2型糖尿病受多基因遗传影响。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监测血糖,早期发现异常。
2、肥胖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腹型肥胖。脂肪组织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体重指数超过28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减重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糖高脂饮食、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患病风险。过量摄入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抵抗。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4、缺乏运动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规律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5、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胰腺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长期超负荷工作最终可能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有助于缓解胰岛素抵抗。
预防糖尿病需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理想体重、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体检监测血糖水平,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重视。已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控制血糖在合理范围,预防并发症发生。日常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受伤感染,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管理也很重要。
糖尿病男性患者可以生育二胎,但需在血糖控制稳定且排除遗传风险后科学备孕。
糖尿病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主要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血管神经病变、性激素水平异常及精子质量下降有关。备孕前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确保近3个月血糖达标,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同时要筛查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损害,避免妊娠期间病情加重。存在糖尿病家族史时建议进行遗传咨询,评估子代患病概率。
部分降糖药物可能影响精子生成,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口服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可考虑改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备孕期间要严格戒烟戒酒,避免高温环境,保证锌、硒元素摄入。糖尿病合并勃起功能障碍者,需评估血管状况后使用他达拉非片等药物治疗。
备孕期间要维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定期监测血糖和精液质量。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到生殖医学科进行孕前评估,制定个性化备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