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需严格控制蛋白质、钠盐及高钾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热量。主要调整方向包括限制蛋白质总量、选择优质蛋白、控制钠钾磷摄入、补充维生素及调整水分平衡。
1、限制蛋白质总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0.6-0.8克,以减轻肾脏负担。可选用鸡蛋清、低脂牛奶等生物价高的食物,避免过量食用豆类及加工肉制品。蛋白质摄入不足时需配合复方α-酮酸制剂补充必需氨基酸。
2、优选优质蛋白动物蛋白如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占比应达60%以上,其氨基酸谱更接近人体需求。避免植物蛋白比例过高导致氮质血症加重,同时减少红肉摄入以降低磷负荷。
3、控制钠钾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禁用腌制品及酱油等高钠调味品。慎选香蕉、橙子等高钾水果,蔬菜需焯水去钾。合并高钾血症时可使用聚苯乙烯磺酸钠等降钾树脂。
4、调整磷摄入限制动物内脏、坚果等高磷食物,必要时服用碳酸镧等磷结合剂。血磷水平应维持在1.13-1.78mmol/L,定期监测钙磷乘积防止血管钙化。
5、补充维生素需额外补充水溶性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但应避免维生素A蓄积中毒。可选用肾病专用复合维生素制剂,同时监测25-羟维生素D水平预防肾性骨病。
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及电解质指标,根据GFR分期动态调整饮食方案。烹饪推荐蒸煮方式保留营养素,每日饮水量按前日尿量加500毫升计算。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建议每3个月进行营养评估,由肾内科医师和临床营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膳食计划。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服用中药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无法替代透析或肾移植等标准治疗。中药治疗需严格遵医嘱下进行,避免加重肾脏负担或与西药产生相互作用。
部分中药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等机制对慢性肾脏病5期产生积极影响。例如黄芪可能有助于减轻蛋白尿,大黄可能帮助缓解毒素蓄积症状。但这些作用通常针对早期症状缓解,无法逆转已受损的肾功能。中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证型进行个体化配伍,常见用药包括尿毒清颗粒、肾衰宁片等中成药,需由中医肾病专科医师评估后使用。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肾脏代谢能力显著下降,不当使用中药可能导致高钾血症、药物蓄积中毒等风险。含马兜铃酸、朱砂等成分的中药绝对禁用,部分利水渗湿类中药可能加重电解质紊乱。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中药与降压药、降糖药的相互作用也需重点监测。临床实践中常见因自行服用中药导致病情加重的案例,如服用关木通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应坚持规范透析治疗,中药仅作为辅助手段。日常需严格控制水分、蛋白质、磷钾钠的摄入量,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监测血压、尿量及水肿情况,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气促等尿毒症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建议在肾内科医师和临床营养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偏方或自行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