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前7个必知知识点

发布于 2013-09-23 15:16

  有些朋友花大量时间去医院等候针灸而不选择用药的原因在于针灸重调节。针灸减肥也是同样的道理,针灸不会破坏身体器官功能的正常运作顺序,反而更好的调节身体机能的代谢。不过,针灸减肥并非百利无一害,也并非人人适宜。>>>刮痧减肥法 5个部位5个穴位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一

  局部肥胖往往是整体肥胖的局部突出表现,针灸局部减肥效果很好,但要与整体减肥同步进行,才能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二

  针灸减肥治疗期间不要间断,有条件者最好每日1 次,最少坚持3个疗程,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肥胖重症者,应以3个疗程为1阶段,每1 阶段间隔1~3个月,不要连续治疗时间过长。治疗时间以在春夏季节进行为佳。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三

  针灸配合饮食效果更佳,配合控制饮食的原则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摄入,一日三餐不可缺少,晚饭尽量提前。增加运动:治疗期间配合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会使减肥的效果更明显。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四

  针灸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是在20~40 岁之间,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客观地说,有些人用针灸减肥的方法效果不明显,对于有效的人来说,针灸减肥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指望几针扎下去就能够变得身材窈窕,那是不现实的。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五

  根据肥胖症患者的具体情况,必要时可配合中药内服、药茶、药浴、按摩等方法,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六

  减肥过程中会出现暂时体重下降缓慢或停滞的平台期或无效期,前者最多不超过1 个疗程,这种情况可按原计划继续进行。若见于减肥后期体重接近正常时,这一时期的治疗有巩固疗效的意义。后者常见于减肥对象并不胖(或超重但无脂肪的堆积) ,或患者对针刺产生耐受,则可采取改变刺激方法或选择更好穴位、调整疗程等方法。

  针灸减肥前必知的要点七

  如果在针灸中,患者出现眩晕、疼痛、恶心等症状时,属于针灸的不良反应,应立即中断治疗,防止发生危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厌食、口渴、大小便次数增多、疲劳等反应,这些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通过针灸治疗,机体的内在功能不断调整,促使新陈代谢加快,能量不断消耗,而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等到机体重新建立平衡,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息肉会引起什么病

回答: 鼻息肉可能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和哮喘等疾病。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可能导致鼻腔通气受阻,引发鼻窦炎。鼻窦炎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鼻息肉还可能阻塞咽鼓管,导致...

Q
鼻窦炎保守治疗方法常见有几个

回答: 鼻窦炎保守治疗方法常见有5种,包括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和生活干预。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

Q
皮肤正常但一碰就痛怎么回事

回答: 皮肤一碰就痛可能与神经敏感、皮肤炎症或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关。 神经敏感通常由周围神经病变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表现为局部皮肤触觉过敏,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皮肤炎症如接触性皮炎或...

Q
梅尼埃病会自愈吗 如何自我缓解梅尼埃病

回答: 梅尼埃病通常不会自愈,但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可能与内淋巴液循环障碍、免疫反应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

Q
肢体麻痹的治疗方法

回答: 肢体麻痹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肢体麻痹可能与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麻痹常伴随言语不清、面部歪斜等症状,可通过...

Q
胃癌早期化疗能治好吗

回答: 胃癌早期化疗通常能治好,但需结合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 胃癌早期指肿瘤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未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此时癌细胞扩散范围小,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高。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

Q
鹅口疮适合吃什么食物

回答: 鹅口疮患者适合吃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羹、香蕉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加重口腔不适。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饮食应以温和、低刺激为原则。米粥富含...

Q
正确哺乳姿势有几种

回答: 正确哺乳姿势通常有4种,包括摇篮式、交叉摇篮式、橄榄球式和侧卧式。 摇篮式是最常见的哺乳姿势,适合大多数母亲和婴儿。母亲将婴儿横抱在胸前,婴儿头部枕在母亲肘窝处,母亲前臂支撑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