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转慢性肝炎的因素
发布于 2012/07/20 15:01
发布于 2012/07/20 15:01
急性肝炎很容易转为慢性肝炎,一旦转为慢性,对患者及其家人的健康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隐性发病:隐性发病病人肝炎症状较轻,不出现黄疸,仅有短期疲乏或食欲不佳,患者易不及时就医或被医生忽视,治疗不及时,所以不自觉地就转变成了慢性。
2.急性期休息不够:由于患者在急性期时未康复,疗效不巩固,就恢复了正常活动,特别是过早参加了体力劳动,加重了肝脏负担,容易转为慢性。
3.忽略了合并症的治疗:在治疗肝炎的同时,忽略了合并活动型肺结核、溃疡病、胆囊炎、风湿病等的冶疗,还有孕妇患肝炎时可能合并的
妊娠中毒症等,都会加重肝脏负担,使其受到损害,最后演变为慢性肝炎。
4.用药不当:治疗期间如果使用了安眠药(苯巴比妥等)、抗结核药异烟肼等可造成对肝细胞的损害;不适当地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也会抑制肌体的免疫功能,使急性肝炎反复发作,最后成为慢性肝炎。
5.年龄因素:新生儿和老年人患肝炎后,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或减退,肝脏的解毒和生理功能削弱,机体不能及时消灭进入人体内的肝炎病毒,也会转为慢性肝炎。
6.嗜酒与营养不良:肝炎病人患病前如果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病后稍有好转又继续饮用,会使肝炎加重。据调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每天饮酒超过25克者,就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饮食中蛋白质不足也会使病程延长。
上一篇 : 导致婴儿肝炎综合征2大病因
下一篇 : 肝炎患者为什么会腹胀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