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有什么区别

发布于 2025/05/04 17:07

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程长短、病因、症状表现、治疗方式和预后五个方面。

1、病程长短:

急性肝炎病程通常短于6个月,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在感染后2-4周出现症状,如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后平均28天发病。慢性肝炎则持续超过6个月,部分患者可能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缓慢进展,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约5%-10%的成人会转为慢性。

2、病因差异:

急性肝炎主要由病毒(如HAV、HEV)、药物中毒或酒精短期过量引发,其中病毒性占80%以上。慢性肝炎常见于HBV、HCV持续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炎或长期酗酒,我国约7000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2000-3000万会发展为慢性肝炎。

3、症状表现:

急性肝炎典型表现为突发黄疸、恶心呕吐、陶土色粪便和浓茶色尿,症状明显但多可完全恢复。慢性肝炎早期可能仅感乏力、食欲减退,随着肝纤维化进展会出现蜘蛛痣、肝掌,约20%-3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

4、治疗方式:

急性肝炎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静脉补液、保肝药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重症需人工肝治疗。慢性肝炎需长期抗病毒(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抗纤维化(扶正化瘀胶囊),终末期需肝移植。

5、预后不同:

急性肝炎患者90%以上可痊愈,HAV感染后终身免疫。慢性肝炎患者五年生存率约60%-80%,HBV相关肝癌年发生率约3%-10%,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至关重要。

肝炎患者需严格戒酒,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虾、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合并腹水时应限制钠盐至每日2克以下;运动建议选择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肝硬化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胃镜检查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家属应接种疫苗,密切接触者需检测抗体水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