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排泄减少为痛风发病机制之一

发布于 2013/02/22 14:45

痛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等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而尿酸排泄障碍主要是指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生成增多,有时两种机制同时存在。

其中,尿酸排泄减少是指由于遗传因素、获得性因素(如药物因素等)导致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血尿酸水平增高。肾脏排泄是调节血尿酸浓度的重要部分,血中的尿酸几乎100%经肾小球滤过,但近曲小管重吸收大98%,其后再由肾小管排出尿酸盐,其中又有一部分再次被肾小管重吸收,尿酸排泄减少占原发性患者的90%。尿酸的排泄减少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增加也可能参加。

需要注意的是,仅有高尿酸血症不一定发生痛风,痛风的发生意味着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反应性关节炎和(或)痛风石疾病。体液中的尿酸处于过饱和状态,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痛风的组织学改变。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