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心律失常

发布于 2025/11/22 13:5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脏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电活动异常,从而引发各种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早期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率低于60次/分。这与下壁心肌缺血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注射液或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严重者需临时起搏器治疗。

2、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壁心肌梗死中发生率较高,尤其是一度和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这与右冠状动脉供血区包含房室结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轻度阻滞可观察,严重者需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安装临时起搏器。

3、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是心肌梗死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这与心肌缺血导致心室肌兴奋性改变有关。患者可能感觉心悸或心跳漏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或胺碘酮注射液。

4、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是较严重的心律失常,表现为连续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这与梗死区心肌电活动不稳定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痛甚至晕厥。紧急情况下需电复律,药物可选用胺碘酮注射液或普罗帕酮注射液。

5、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脏无有效收缩,患者很快出现意识丧失。这与大面积心肌缺血导致心电活动紊乱有关。必须立即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药物可选用肾上腺素注射液或胺碘酮注射液。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控制钠盐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恢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心脏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