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可以引起胃出血

发布于 2025/06/19 07:05

胃出血可能由胃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药物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深层组织受损形成的创面,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灼痛,严重时可侵蚀血管导致呕血或黑便。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铋剂四联疗法,出血量大时需内镜下止血。

2、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状态下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缺血。常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脓毒症患者,胃镜下可见弥漫性黏膜糜烂。临床表现为突发呕血,出血量较大时需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

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侧支循环开放,食管下端静脉丛扩张迂曲。进食粗糙食物或腹压骤增时易破裂,表现为喷射状呕血伴休克。急诊处理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后续可行内镜下套扎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4、胃癌出血:

肿瘤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可引起持续少量渗血,晚期可发生大出血。早期胃癌多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贫血、消瘦等报警症状。确诊依赖胃镜活检,根治性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无法手术者可行姑息性放疗或靶向治疗。

5、药物性损伤: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干扰黏膜修复。糖皮质激素会减少黏液分泌,增加胃酸渗透性。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者需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出血,出现黑便应立即停药并检测血红蛋白水平。

胃出血患者急性期需禁食,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热食物。恢复期应规律进食,细嚼慢咽,每日可分5-6餐减轻胃部负担。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肝硬化患者需每6-12个月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