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湿阻型肝硬化治疗经过

发布于 2012/09/24 10:29

胡先生今年63岁,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肝硬化病史2年。因反复腹胀2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尿少1周,到医院进行检查。

症见:腹大如鼓,按之不坚,两胁不舒,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纳差,双下肢浮肿,尿少,舌质黯红,苔薄白腻,舌底脉络纡曲,有散在瘀点,脉弦细涩。

体查:慢性肝病面容,巩膜轻度黄染,腹部膨隆,肝脾触及不满意,叩诊呈移动性浊音阳性。

B超:示肝实质呈弥漫性病变,肝硬化,脾稍大,腹水(中至大量)。

肝功能:示清蛋白26g,球蛋白39g,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0.67,总胆红素34.0μmol/L,胆红素16μmol/L,谷草转氨酶156.0U/L.丙氨酸转氨酶198.0U/L。

中医诊断:臌胀。证属气滞血瘀湿阻。予以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利水,佐益气健脾之愈肝煎治疗。

开处方:生黄芪、当归、白术、丹参、鳖甲、大腹皮、茯苓皮、土茯苓、茵陈、郁金、谷芽、麦芽、车前子、三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并配合内服安体舒通40mg,每日3次。

胡先生连服7剂后复诊,患者感腹胀明显好转,双下肢浮肿消失,纳增,舌质黯红,苔薄白,舌底脉络纡曲,有散在瘀点,脉细涩略弦。故守上方去茯苓皮、车前子,加赤芍、泽兰、枸杞子。安体舒通改为20mg,每日2次。

继续服用10剂后3诊,患者仅稍感腹胀,神疲乏力,纳可,舌质稍黯红,苔薄,舌底仍可见散在瘀点,脉细弦涩。故停用氨体舒通,在上方基础上加陈皮、党参。

再连服10剂,然后改为隔日或隔周内服半年,以巩固疗效。后复查肝功能:清蛋白39g,球蛋白29g,清蛋白与球蛋白比例1.345,总胆红素7.8μmol/L,胆红素3.2μmol/L,谷草转氨酶36.0U/L,丙氨酸转氨酶34.0U/L,B超示肝实质呈弥漫性病变,胆、脾未见异常。后随访未再复发,能够参加体力劳动。

肝硬化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