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制
发布于 2012/12/26 15:06
发布于 2012/12/26 15:06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久病失治,老年衰变,用药失当引发,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点。
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
脾虚
脾主运化生肌,是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脾旺则四肢强健,脾虚则无以生髓养骨,导致疾病的发生。脾胃虚弱可以影响胃肠对钙磷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
血瘀
血的运行必须依赖气的推动,气虚无以推动血行,必成血瘀。骨质疏松症的血瘀是在肾虚和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病理产物。血瘀阻滞经络,反过来又加重病情。有学者发现,雌激素水平下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出现粘、浓、凝聚状态,而雌激素水平和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还有人发现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血流变学指标有明确关系。
肝郁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肾的精气有赖于肝血的滋养。
上一篇 : 老年人多发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
下一篇 : 代谢障碍疾病可引发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