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术后为何还会发生胃癌

发布于 2013/03/26 14:37

随着胃癌手术的逐渐普及,选择进行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不断增多。尽管手术前设计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规范化的术式,使得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残胃癌患者正逐渐增多。

胃癌切除术后为何还会发生胃癌呢?一般认为胃大部切除术后,胆汁、胰液通过吻合口向胃内反流,反流液中二羟胆烷酸、脱脂酸卵磷脂及胰酶等溶解胃黏膜上皮脂蛋白层,破坏胃黏膜屏障。同时残胃内低酸状态、胃泌素分泌减少、排空延迟等,使含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病毒繁殖,也促进亚硝酸胺类合成强力致癌物二甲亚硝酸盐,刺激残胃导致病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被认为是人类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学者发现在残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非感染的4倍。另外,在吻合口附近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阳者,其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阴性者,因此有学者认为EB病毒的感染更易导致残胃癌的发生。还有学者发现胃部分切除后,在残胃癌的局部发现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同时也发现了环氧化酶一2等表达的改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胃癌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