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13/07/30 10:15

假性血小板减少可发生于正常人和患者,常造成手术延迟、治疗中断,甚至不必要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脾切除,造成严重的后果。初次基于自动血小板计数器的检查报告发现血小板减少,必须通过血片的显微镜检查加以证实。引起假血小板减少的最常见的原因为:EDTA抗凝剂引起血液标本中的血小板发生凝集,除了发生凝集以外,尚可粘附于白细胞、单核细胞,细胞计数器仅将2~20fl的颗粒判定为血小板。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0.09%~0.21%,通过检查EDTA抗凝血制成的血片来对血小板进行计数可避免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且目前均用枸橼酸盐(一种弱的钙离子螯合剂)采集抗凝血减少了误诊率,但任何抗凝剂中均有部分血小板凝集发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血小板减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