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化脓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6/20 06:28
发布于 2025/06/20 06:28
宝宝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局部清洁护理、鼓膜穿刺术、鼓室置管术等方式治疗。化脓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用于控制外耳道及中耳局部感染。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减轻耳道肿胀和脓液分泌。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分泌物,避免药物被脓液阻挡影响疗效。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姿势数分钟,促进药物吸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口服抗生素适用于中重度感染。通过全身给药可有效对抗常见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应擅自停药,防止细菌耐药性。
使用无菌棉签轻柔清除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道干燥通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但禁止自行深入清洁以免损伤鼓膜。护理时注意观察分泌物性状变化,脓液由黄稠转为清稀提示炎症好转。
对于鼓室积脓严重病例,医生可能实施鼓膜穿刺引流。通过微型切口排出脓液缓解耳内压力,同时可采集脓液进行细菌培养。该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
反复发作或顽固性中耳炎可考虑鼓膜置管。在鼓膜放置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促进积液排出。置管期间需定期复查,防止管腔堵塞或脱落。多数通气管会自行脱落,少数需手术取出。
家长应保持宝宝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导致细菌逆行感染。哺乳时采取半竖立姿势,防止奶液流入咽鼓管。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出现高热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复诊。恢复期避免游泳、潜水等可能使耳道进水活动,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定期耳科随访直至听力测试正常,防止遗留传导性耳聋。
上一篇 : 卡他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 : 中耳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