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和急性腹泻区别
发布于 2025/06/22 09:53
发布于 2025/06/22 09:53
慢性腹泻和急性腹泻的主要区别在于病程长短和病因不同。急性腹泻通常持续数天至两周,多由感染、食物中毒等因素引起;慢性腹泻则持续超过四周,可能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疾病有关。
急性腹泻起病急骤,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症状包括频繁水样便、腹痛或发热,多数可自愈。慢性腹泻持续时间超过四周,排便次数增加且粪便性状改变,可能伴随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需要系统检查明确病因。
急性腹泻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等外源性因素。慢性腹泻多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乳糖不耐受、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源性慢性疾病相关,部分患者与长期用药有关。
急性腹泻以粪便常规、病原体检测为主,必要时进行电解质监测。慢性腹泻需完善肠镜检查、血液生化、食物不耐受筛查等,部分病例需要影像学或病理活检辅助诊断。
急性腹泻以补液、止泻对症治疗为主,可选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慢性腹泻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需要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同时需纠正营养不良。
急性腹泻预后良好,症状缓解后肠道功能可完全恢复。慢性腹泻可能反复发作,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管理,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腹泻虽不影响寿命但易迁延不愈。
腹泻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高脂高纤维食物,急性期可进食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慢性腹泻患者需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若出现血便、持续发热或脱水症状,无论急性慢性均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上一篇 : 年轻人为什么得腹泻
下一篇 : 功能性腹泻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