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用药常见误区

发布于 2017/11/20 17:54 复禾健康

高脂血症用药常见误区是什么呢?高脂血症是一种主要发病与中老年人群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往往与患者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存在很大的关系,而患上了高脂血症采用药物治疗是很常见的,但是高脂血症用药常见误区是什么呢?

误区一:血脂已降到正常的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可以不用或停服降血脂药。

对已经确诊为的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等心血管的病人,血脂水平要降得比正常人更低方可达标,这是许多心血管病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误区二:降血脂作用都是一样的,随便选择一种都可以。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他汀类药,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等,这类药物目前被认为是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最强的。现在欧美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他们统计的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的贡献值相当于百分之二十五;英国十年以来由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增加,死亡率下降百分之三十。在心脑血管方面,它相当于阿司匹林的保护药物。第二类是贝特类,降甘油三酯,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它致病性没有低密度值胆固醇的致病性那样,受到大家的公认。

误区三:重视甘油三脂和血黏度,忽视胆固醇

胆固醇和甘油三脂都是血液脂肪含量的指标,但是在一些人眼中,降低甘油三脂的指标似乎成为首选的降脂目标。这种只抓甘油三脂不抓胆固醇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胆固醇是血脂指标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是高危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胆固醇指标需要降到比一般标准更低。有人因害怕血黏度过高而有去医院打点滴稀释黏度的做法,这也是大众对高血脂认识上的误区之一。血液黏度过高的危害被过分放大了,到目前为止,所谓降血黏度的药物并没有真正有效的。至于如何能降低血黏度,其实很简单,患者平时多喝点水稀释血液就可以做到。

误区四:过分害怕他汀类药副作用

很多人还记得,当年他汀类药在降脂领域出现过副作用,以致于很多人到现在还不敢轻易使用。其实他汀类药物的肝损伤副作用被过分渲染,因为这类病人临床中并不多见。另外,该类药物的另一种副作用横纹肌溶解,同样也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因为害怕这类副作用,就拒绝“持久战”,而降血他汀类药物是需要长期服用的。服用他汀类药物,只要定期观察血脂情况,尤其是在服用早期观察肝功能和肌肉情况,就能对副作用问题进行一定程度上遏止。他汀类药物应该是降胆固醇的一线药。

误区五:不相信正规降血脂药物,却相信未经证实的广告,偏方、秘方、保健品的功效。

例如某广告吹曰:市场上治疗高脂血的药物,有的只降胆固醇,有的只降甘油三酯,基本上是治标不治本。这一种单纯考虑降脂方法,越降脂越容易导致并发症,只有某种纯天然药物才能治本。点评:血脂升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血脂里面有很多的成份,的确有的降脂药是以降胆固醇为主,有的是以降甘油三酯为主。如汀类药物是降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为主;非诺贝特是降低甘油三酯为主。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药物都是治标,真正治本就要注意在生活方式,即使是纯天然的药物也没有办法达到治本。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