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布于 2016/03/11 15:43

克罗恩病的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非常的大,因为它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明确,诊断起来非常的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的情况下,患者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积累这种基本的学习,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文章就是,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克罗恩病(Crhn′sdisease,CD)又称局限性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

病因尚未明,可能为多种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与免疫异常、感染和遗传因素似较有关。

(一)免疫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有异常。半数以上血中可检测到结肠抗体、循环免疫复合体(CIC)以及补体C2,C4的升高。利用免疫酶标法在病变组织中能发现杭原抗体复合物和补体C3。组织培养时,患者的淋巴细胞具有毒性,能杀伤正常结肠上皮细胞;切除病变的肠段,细胞毒作用亦随之消失。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亦呈异常反应,说明有细胞介导的迟发超敏现象;结核菌素试验反应低下;二硝基氯苯(DNCB)试验常为阴性,均支持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来还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如II-1,2,4,6,8,10,y干扰素和a肿瘤坏死因子等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有关。说明CD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异常有一定关系。

(二)感染应用特异性的DNA探针以PCR方法发现2/3CD患者组织中有副结核分枝杆菌(MP);用CD组织匀浆接种金黄地鼠,半数出现肉芽肿性炎症,40%为MPPCR阳性;CD组织中可找到麻疹病毒包涵体;在无菌环境下,实验动物不能诱发肠道炎症;另外甲硝唑对CD有一定疗效。所有这些均提示感染在CD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三)遗传本病发病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和家族聚集性。就发病率而言,白种人高于黑人,单卵双生高于双卵双生;CD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者10%一15%;研究发现本病存在某些基因缺陷。以上提示本病存在遗传倾向。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专家给我们讲了一系列有关,克罗恩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相关知识学习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注意自己身体变化,积极的加强锻炼,多吃营养的物质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另外平时不要劳累过度。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