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6/30 12:40

禽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空气飞沫、污染环境及物品、食用未煮熟禽肉或蛋类、母婴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播。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常见病毒亚型包括H5N1、H7N9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1、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病禽类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是主要传播途径。活禽市场、养殖场工作人员因处理病禽或清洁污染环境时,病毒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接触被污染的羽毛、饲料、水源等也可能导致感染,接触后未彻底洗手会增加传播风险。

2、飞沫传播

感染禽类通过咳嗽、打喷嚏产生含病毒飞沫,在密闭环境中可经呼吸道传播给人类。与病禽近距离接触时,吸入带病毒气溶胶可能导致感染,这种传播方式在禽类密集场所尤为常见。

3、环境传播

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被污染的土壤、水源、笼具等成为间接传播媒介。人类接触污染环境后触摸口鼻或食用被污染食物可能感染,病毒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可能延长。

4、食源传播

食用未彻底煮熟的禽肉、蛋类或相关制品可能感染。病毒在70℃以上高温持续加热可被灭活,但生食或半熟禽类产品存在传播风险,处理生禽后交叉污染其他食物也可能导致传播。

5、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属于罕见传播方式。孕妇感染后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胎儿,感染产妇的乳汁中也可能检出病毒,但相关传播案例较为少见。

预防禽流感需避免接触活禽及其排泄物,处理禽类时佩戴防护装备并彻底洗手,禽肉蛋类应充分加热后食用。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且近期有禽类接触史者,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暴露史。保持室内通风、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前往活禽市场等高风险场所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高危人群可考虑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混合感染概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传染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