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肌肉萎缩是什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28 08:39
发布于 2025/06/28 08:39
手臂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疾病、废用性萎缩、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肌肉萎缩是指肌肉体积缩小、肌纤维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或颈椎病压迫神经根可能导致神经源性肌萎缩。这类情况常伴随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需通过肌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确诊。早期可尝试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严重者需手术解除神经压迫。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多发性肌炎等肌病可直接损害肌细胞。患者可能出现对称性肌无力伴肌酶升高,肌肉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骨折固定或中风后长期制动会引起肌肉失用性萎缩。表现为患肢周径明显减小,肌力下降。康复训练如渐进抗阻运动、电刺激治疗可帮助恢复肌容积和功能。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加速。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补充,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
脊髓性肌萎缩症等遗传病会引起进行性肌无力。基因检测可确诊,目前可通过诺西那生钠等基因靶向治疗延缓病情,配合呼吸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维持。
预防肌肉萎缩需保持规律运动,特别是抗阻训练可刺激肌肉合成。饮食中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性肌病。发现肌力持续下降或肌肉体积明显缩小时,应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康复科,完善肌酶谱、肌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延缓疾病进展。
上一篇 : 肌肉萎缩症能不能治好呀
下一篇 : 肌肉萎缩是怎么造成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