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病因是什么

发布于 2025/06/28 13:25

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疾病、营养不良、长期制动、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引发废用性萎缩。常见原因包括外伤、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神经损伤后肌肉纤维逐渐变细,肌力下降,需通过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

2、肌肉疾病

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等原发性肌肉病变可直接破坏肌细胞结构。这类疾病多伴随肌酶升高,肌肉活检可见特征性病理改变。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可能出现腓肠肌假性肥大等特殊表现。

3、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会导致肌肉蛋白合成减少。长期饥饿、胃肠手术后、恶性肿瘤恶病质等情况易引发肌肉分解代谢增强。血液检查可见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降低。

4、长期制动

卧床超过2周即可出现肌肉萎缩,以抗重力肌群最明显。太空失重环境也会导致宇航员肌肉质量快速流失。这类萎缩可通过渐进式康复训练逆转,但完全恢复需较长时间。

5、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突变会导致先天性肌肉发育异常,如脊髓性肌萎缩症。这类疾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基因检测可明确具体突变类型。

预防肌肉萎缩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进行抗阻训练维持肌力。神经损伤患者应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延缓萎缩进程。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变换体位,被动活动肢体关节。出现不明原因肌力下降或肌肉体积缩小时,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康复科,通过肌电图、肌肉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肌肉萎缩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