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20 14:08
发布于 2025/06/20 14:08
缺铁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铁丢失过多、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的一种贫血类型,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长期饮食不均衡,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动物肝脏、红肉、血制品等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素食者或挑食人群容易因植物性铁吸收率低而出现铁缺乏。日常需注意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等会影响铁的吸收。胃酸分泌减少、胃部手术后也会降低铁的吸收率。长期服用抑酸药物可能干扰铁的吸收过程。这类情况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婴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快速生长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月经量过多的女性也容易出现铁缺乏。这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增加铁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铁剂。
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痔疮出血、寄生虫感染等都可能导致铁的丢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也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要积极寻找并治疗出血原因,同时补充铁剂。
慢性肾病、慢性心衰、肿瘤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铁代谢异常。这些疾病可能影响铁的利用,导致功能性缺铁。炎症性疾病也会通过升高铁调素水平而抑制铁的吸收和释放。治疗原发病是改善缺铁的关键。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促进铁吸收。避免饮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定期体检监测血红蛋白和铁代谢指标,出现明显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长期贫血可能影响多个器官功能,需引起足够重视。
上一篇 : 脾功能亢进导致贫血的原因
下一篇 : 贫血手掌发黄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