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的诊断

发布于 2011/05/26 15:03

儿童是非常容易受疾病侵害的群体,佝偻病是比较突出的一种,它对孩子的骨骼成长发育有极大的影响。因此,佝偻病的诊断必须及时,以便于提早发现病情并采取治疗。

佝偻病的诊断检查:

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目前检查和诊断佝偻病的常用指标,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佝偻病三项”(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成为早期诊断佝偻病主要辅助检查。虽然,骨碱性磷酸酶没有血清25-(OH)D3和1,25-(OH)2D3灵敏和特异,但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佝偻病的要求,目前很多医院都开展了该项检查(省妇幼保健院就有开展这项检查),价格不是很昂贵。

检查方法:非常简便,扎手指验血,一般半小时就有结果。

分度:骨碱性磷酸酶越高,说明“缺钙”越严重。骨碱性磷酸酶(U/L)预防或治疗的方法;

正常:每天一粒鱼肝油预防;

轻度:每天一粒鱼肝油治疗;

中度: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重度:用大剂量的维生素D3治疗。

佝偻病临床分期与分度:

临床分度

佝偻病的主要病理是骨样组织增生、骨基质钙化不良等骨骼变化。依据骨骼改变体征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可见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的方颅、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2、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囱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的改变。

3、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型、O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严重改变。

临床分期

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依据年龄、病史、症状、体征、X线及血生化等项综合资料可分为活动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无条件作X线及血生化检查者,可只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初期:多自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早期常有非特异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也较常见。同时可有轻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无异常或见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干骺端稍增宽。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硷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可有中度的骨骺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硷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活动期经晒太阳或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厚。血钙、血磷、硷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4、后遗症:多见于3岁以后的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症状消失,骨骼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治愈标准:症状已消失1-3个月,体征减轻或恢复正常,观察3-6个月无变化。轻、中度者一般不留后遗症。重度者可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X线及血生化检查正常,或仅表现有临时钙化带增宽、密度加厚。

哪些宝宝易患佝偻病:

1、早产儿和出生体重较低(低于3公斤)的宝宝。

2、孕期缺钙的妈妈所生的宝宝。

3、哺乳期缺钙的妈妈所哺育的宝宝。

4、少晒太阳的宝宝,是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5、生长发育太快的宝宝。

6、吃奶少的宝宝。

佝偻病专题:http://www.fh21.com.cn/guke/glb/

佝偻病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