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可能得佝偻病影响运动功能发育

发布于 2016/04/22 16:14

提起佝偻病(俗称软骨病),人们总认为此病多发于婴儿时期。其实不然,当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可能已患上佝偻病,新生儿佝偻病与妊娠期妇女未适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关。如果怀孕期间母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准妈妈可能发生骨质疏松,也就会影响到胎儿的骨骼发育而导致先天性佝偻病。因此,预防佝偻病应从胎儿期做起。

为什么胎儿会患佝偻病呢?专家介绍,这得从胎儿骨骼的发育谈起。胎儿在第8~10周,长骨骨干开始骨化,这种骨化的进行,有赖于母体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摄取,尤其是在妊娠后半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也相对较高。如果此时母体内维生素D和钙量不足,就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而导致先天性佝偻病。

此外,一些在妊娠期间户外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营养不良以及妊娠后期常有腰酸、腿痛、手脚发麻和抽搐等低钙症状的孕妇,胎儿也易患先天性佝偻病。“新生儿佝偻病的发生率高达50%,尤其是高龄产妇。”专家介绍。

1.佝偻病影响运动功能发育

佝偻病患儿常见症状主要有多汗、夜惊、烦躁、哭闹、枕突和各种骨骼的改变。孩子的头形可呈方形,前额及后枕部变得比较突出,而且囟门加大,闭合延迟。在胸部两侧,肋骨中间的骨骺部变得膨大,而且两侧肋骨下缘向外翘起,即所谓的肋缘外翻。此外,还可出现鸡胸,也就是胸部正中的胸骨向前突出,形状好像鸡的胸脯一样。患儿在学走路前后,由于身体重力的作用,下肢可变成“O”形或“X”形腿,并且因此造成走路不稳或经常跌跤。

佝偻病严重的孩子如果稍不注意,还往往容易发生病理行骨折。严重的佝偻病患儿运动功能的发育还可受到影响,会坐、站立及走路的时间都向后延迟;出牙的时间也比较晚。

2.孕期要多晒太阳,每天至少1小时

很多准妈妈都以为缺钙就应直接补钙,事实上要补钙最关键的是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很好地帮助身体吸收钙,如果身体内缺乏维生素D,额外补充钙也难以吸收。我们常见的食物中,胡萝卜、动物的肝脏等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D。

专家建议,孕早、中、晚期均应进行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检测,抽血就可以检测出。如果发现孕妇维生素D水平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因为维生素D对妈妈、宝宝固然好处多,但是过量同样危害不小。此外,从准备怀孕开始至整个孕期,准妈妈应该经常到户外活动,每天保证至少1小时日晒时间。晒太阳应避免透过玻璃的照射,选择阳光直射。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