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出现症状的原因
发布于 2025/07/01 14:49
发布于 2025/07/01 14:49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妊娠期铁需求增加、慢性失血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日常饮食中缺乏富含铁的食物是常见原因。动物肝脏、红肉、蛋黄等含血红素铁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长期素食或挑食者易出现铁储备不足。改善饮食结构,增加铁含量丰富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
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等会影响铁的吸收。胃酸分泌不足或长期服用抑酸药物也会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这类患者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建议搭配食用。
月经量过多的女性、经常献血者、消化道出血患者都面临铁丢失风险。痔疮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隐性失血容易被忽视。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及时发现潜在出血病灶很重要。对于月经量过大者,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是必要的。
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是平时的两倍,胎儿发育和血容量扩张都需要大量铁元素。孕中晚期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产前检查应包括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检测,预防性补铁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哺乳期妇女也需注意铁的持续补充。
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钩虫病等慢性失血性疾病会导致持续性铁丢失。这类患者除贫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需要完善胃肠镜、粪便潜血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补充铁剂纠正贫血。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血制品、深色蔬菜等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烹饪时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避免浓茶、咖啡与含铁食物同食,这些饮料会抑制铁吸收。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严重贫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多糖铁复合物等铁剂治疗,不可自行盲目补铁。
上一篇 : 贫血会不会导致性冷淡的症状
下一篇 : 小孩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