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传播途径有哪些方面
发布于 2025/06/25 15:23
发布于 2025/06/25 15:23
禽流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吸入含病毒气溶胶、接触污染环境、食用未煮熟禽肉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传播风险主要与禽类接触频率、个人防护措施及病毒变异程度相关。
接触活禽或病禽的血液、粪便、唾液等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禽类养殖、屠宰、市场交易等从业人员感染风险较高,病毒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或皮肤伤口进入人体。处理禽类时佩戴手套口罩、及时洗手可降低风险。
禽类养殖场或活禽市场可能形成含病毒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高密度禽群饲养环境更易产生病毒气溶胶,密闭空间内传播效率更高。暴发期间应避免进入禽类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N95口罩。
被禽类分泌物污染的饲料、水源、笼具等可成为间接传播媒介。病毒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接触污染物品后未清洁双手即触摸口鼻可能引发感染。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禽类活动区域可有效灭活病毒。
食用未彻底煮熟的禽肉、血液制品或生蛋可能造成感染。病毒在70℃以上高温持续加热可被灭活,烹饪时应确保食材中心温度达标。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罕见情况下感染孕妇可能通过胎盘或产道将病毒传给胎儿。妊娠期应严格避免接触活禽,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需立即就医。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病毒可通过母乳传播,但母亲患病期间建议暂停哺乳。
预防禽流感需综合采取防护措施:接触禽类前后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触摸眼口鼻;禽肉蛋类彻底煮熟后食用;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且有禽类接触史者应及时隔离就医。禽类从业人员应接种人用禽流感疫苗,工作时穿戴防护装备,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杀。流行季节尽量减少活禽市场暴露,发现禽群异常死亡立即报告农业部门。
上一篇 :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下一篇 : 禽流感传播途径核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