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拇外翻患者因遗传引起

发布于 2016/04/28 17:24

拇外翻是一种具有家族遗传性的骨科疾病,虽然拇外翻没有其他骨科疾病如骨癌等那么让人听来胆战心惊,但此病的危害也不小。此病较轻时只是有一些疼痛感,但严重时可影响行走。

拇外翻疾病的四个阶段

1、拇外翻可逆阶段:大拇趾外翻10°左右,虽然影响美观,但一般不存在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虽不会直接影响行走,但如穿高跟鞋时间较长则会引起疼痛。

2、拇外翻挛缩阶段:大拇趾外翻10°~20°,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1、2脚趾挤压明显,脚掌明显变宽,足底脚茧明显,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

3、拇外翻严重阶段:大拇趾外翻20°~40°,脚趾重叠,横弓塌陷,一般会出现鸡眼、脚垫、扁平足、后跟疼痛等,双脚受力难以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

4、大拇趾畸形阶段:大拇趾外翻40°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趾部分压力,足底有老茧,双足严重错误负力,各关节难以协调运作,导致人体负力线改变,引起膝关节炎症、腰酸背疼等症状。

拇外翻发病原因

1。遗传拇外翻畸形的发生与先天性因素有关,约一半病例有遗传因素。lake认为第1跖骨内翻是畸形的主要原因。临床所见不少患者第1楔骨呈内侧窄的楔形,致使跖趾关节向内倾斜。但在笔者一组76只足拇外翻中,仅9只足的第1跖骨内翻超过12°。按carr的标准,第1、2跖骨夹角为9°,超过此标准者也仅一小部分,可见跖内翻不是先天的。此76足中有11只于mcbride术后,第1、2跖骨夹角减少2°~4°,显然是拇外翻纠正后,拇伸肌、拇屈肌的弓弦状作用减少,以及内收肌移至第1跖骨的影响。同时,拇外翻后,肌肉的弓弦状作用,必产生推跖骨向内翻的力量。

2。穿高跟尖头鞋是拇外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尖头鞋的前部为三角形,高跟站立时,足前部被塞入一窄小的三角形区域内,坚硬的鞋面迫使拇趾外翻并略外旋,小趾内翻略内旋,中间3趾近端趾间关节强度屈曲,跖趾关节和远端趾间关节过度伸直。

3。各种炎症尤其是类风湿,常因关节破坏形成向外半脱位,呈拇外翻畸形。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