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尿毒症的诊断标准
发布于 2016/05/11 09:13
发布于 2016/05/11 09:13
如何诊断尿毒症,首先,尿毒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大部分或全部慢性损伤,尿毒症被人们称为“第二癌症”,阻断肾脏纤维化的发展,是阻止病情恶化进展及反复的重点,接下来为大家介绍,诊断尿毒症的五大途径
1、病史及症状
既往多有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及痛风病等病史。
2、影象学检查
B超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核素肾动态显象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胸部X线可见肺淤血或肺水肿、心胸比例增大或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等。
3、体格检查
多数血压高、贫血貌或面色黝黑,颜面部或下肢浮肿可有精神神志异常、全身或局部出血、呼吸浅快或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干湿性罗音、心界扩大、胸膜或心包摩擦音、心率或心律改变、肝肿大及腹水等体征。
4、鉴别诊断
当无明显肾脏病史、起病急骤者应与急性肾衰相鉴别。严重贫血者应与消化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此外还应重视对原发病及诱发因素的鉴别,判定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5、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①尿素氮、肌酐增高。
②血红蛋白一般在80g/L以下,终末期可降至20-30克/L,可伴有血小板降低或白细胞偏高。
③动脉血液气体,酸碱测定;晚期常有pH值下降、AB、某人及是均降低,PaCO2呈代偿性降低。
④血浆蛋白可正常或降低。
⑤电解质测定可出现异常。
(2)尿常规: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①尿常规改变可因基础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可有蛋白尿、红、白细胞或管型,也可以改变不明显。
②尿比重多在1.018以下,尿毒症时固定在1.010~1.012之间,夜间尿量多于日间尿量。三、肾功能测定①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
③酚红排泄试验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减退
④纯水清除率测定异常。
⑤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四、其它检查泌尿系X线平片或造影,肾穿刺活检,有助于病因诊断。
(3)尿素氮检测:肾性增高见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中毒性肾炎,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就有可能是肾肿瘤等疾病造成的肾功能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尿素氮过高是尿毒症的诊断的重要依据。
(4)肾功能检查:对于尿毒症患者一般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及尿浓缩稀释试验均衰退,纯水清除率检查不正常。核素肾图,肾扫描及闪烁照相亦有助于了解肾功能。对于尿毒症的诊断标准还有很多,比如肾穿刺活检,有助于发病因素诊断。
诊断尿毒症具体依据?具体解析尿毒症诊断依据
通过血肌酐指标诊断尿毒症
血肌酐指标超过445μmol/L时,可以认为已经进入早期尿毒症,当血肌酐超过707μmol/L时可认为已进入尿毒症阶段。但是血肌酐指标与机体营养状态、肌肉质量等有关,因此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肌肉萎缩患者、截肢患者、过于消瘦的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血肌酐水平往往偏低,儿童、老年人都可以出现血肌酐水平降低,因此需要更加精确测定来判断。
一般来说,血肌酐指标可以反映肾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血肌酐水平越高,表明肾功能的损伤程度越严重;反过来,肾功能损伤越严重,血肌酐水平则会更加增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过程。
血肌酐水平在肾功能下降时是平行上升的。
传统的溶血尿毒症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即存在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肾脏损害,如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即可诊断为溶血尿毒症综合征。但事实上临床所见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变化多、表现不一,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可很轻微甚至不出现,也可无肾脏病变临床表现。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的主要诊断依据:1。严重溶血性贫血的依据。2。血小板减少。3。急性肾功能衰竭,有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等尿检异常。4。血涂片有异形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凝血异常,凝血酶时时间延长,FDP增高。5。肾活检证实为肾脏微血管病、微血管栓塞。
上一篇 : 难治性尿毒症诊断
下一篇 : 尿毒症诊断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