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传染途径
发布于 2025/07/04 06:24
发布于 2025/07/04 06:24
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或其分泌物、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食用未煮熟的禽类产品、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肺炎甚至多器官衰竭。
直接接触病禽或死禽的血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活禽市场从业人员、养殖场工作人员等职业暴露人群感染风险较高。病毒可通过眼结膜、鼻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接触后未彻底洗手即触摸口鼻也可能导致感染。
病毒在低温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被禽类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源、笼具、土壤等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处理污染物品时不慎吸入扬尘或接触污染物后未规范消毒,均可造成间接传播。
禽类养殖场所密集的禽群在扑腾、鸣叫时会产生含病毒的气溶胶颗粒,近距离吸入可能导致感染。病毒在密闭空间内容易通过空气传播,禽类屠宰、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飞沫和羽毛粉尘也具有传染性。
食用未煮熟的禽肉、血液制品或未经巴氏消毒的禽蛋可能感染病毒。病毒在70℃以上高温持续加热可灭活,但腌制、凉拌等生食方式存在风险。处理生禽肉时交叉污染其他食物也是潜在传播途径。
孕妇感染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分娩时接触母体分泌物或产后密切护理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哺乳传播尚未明确证实,但急性期患者应避免与婴幼儿密切接触。
预防禽流感需避免接触活禽及其排泄物,处理禽类产品时佩戴手套口罩,肉类蛋类彻底煮熟后食用。出现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且有禽类接触史者应及时就医,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高危职业人群可接种相应亚型禽流感疫苗,工作场所应定期消毒并保持通风。日常注意手卫生,接触禽类后使用肥皂流水洗手至少20秒,咳嗽喷嚏时遮掩口鼻。禽流感病毒人际传播能力有限,但病毒变异可能导致传播力增强,需持续监测病毒变异情况。
上一篇 : 禽流感属于哪种传染病
下一篇 : 禽流感能人传染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