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损伤与康复

发布于 2025/10/11 06:01

腕关节损伤通常由外伤、慢性劳损或疾病因素引起,康复方法需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选择。腕关节损伤主要包括韧带扭伤、肌腱炎、骨折、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腕管综合征等类型,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支具固定、手术修复等方式促进恢复。早期干预有助于避免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

1、韧带扭伤

腕关节韧带扭伤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或过度扭转导致,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可采用RICE原则处理,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慢性期可使用护腕支具限制活动,配合超声波或红外线治疗。若韧带完全断裂可能需关节镜手术修复,常用药物包括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抗炎药。

2、肌腱炎

腕部肌腱炎常见于重复性动作人群,如打字员、健身爱好者,症状为活动时疼痛伴捻发音。治疗需减少诱发动作,结合热敷和低频脉冲电刺激。严重者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康复阶段需进行渐进式肌腱滑动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复发。

3、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腕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导致,可见餐叉样畸形和骨擦感。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固定4-6周,移位骨折需手法复位或钢板螺钉内固定。康复期需关注手指主动活动防止僵硬,配合钙尔奇D片促进骨愈合。老年患者应预防骨质疏松,定期监测骨密度。

4、TFCC损伤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表现为尺侧腕部旋转痛,MRI检查可明确损伤分级。轻度损伤采用支具固定和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重度撕裂需关节镜下清创缝合。康复训练重点在于恢复前臂旋转功能,避免长期使用腕部支撑动作加重软骨磨损。

5、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由正中神经受压引起,典型症状为夜间手指麻木和鱼际肌萎缩。早期可通过腕部夹板制动和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腕横韧带切开减压术。术后需进行神经滑动练习和感觉再训练,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防复发。

腕关节损伤康复期间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完全制动导致关节僵硬。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促进组织修复。康复训练需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练习。使用电脑时保持手腕中立位,每30分钟活动腕部预防劳损。若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肌力下降,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