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关节炎是怎样造成的

发布于 2025/10/12 13:15

感染性关节炎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入关节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外伤感染、血源性传播、邻近组织感染扩散等。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淋病奈瑟菌等,可能伴随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发热等症状。

1、外伤感染

皮肤破损或关节穿刺等操作可能导致病原体直接侵入关节腔。开放性骨折、动物咬伤、不洁注射等情况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易通过伤口感染关节。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破损伴脓性分泌物,关节肿胀程度与感染进展相关。需彻底清创并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抗菌药物。

2、血行播散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关节。如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大肠杆菌尿路感染等,病原体随血流定植于滑膜组织。这类感染起病急骤,多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需静脉输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同时处理原发感染灶。

3、邻近感染蔓延

骨髓炎、蜂窝织炎等关节周围组织的感染可能直接侵蚀关节结构。儿童股骨近端骨髓炎常继发髋关节炎,表现为患肢拒动和被动体位。需联合使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和利福平胶囊控制感染,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4、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等免疫缺陷患者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念珠菌等可能引起慢性关节炎症,表现为渐进性关节破坏。除抗结核治疗用异烟肼片外,必要时需关节腔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

5、医源性因素

关节置换术、关节镜检等侵入性操作可能带入病原体。表皮葡萄球菌等低毒力菌株可在假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术后迟发性感染。确诊后需取出假体并长期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二期再行翻修手术。

感染性关节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急性期用支具固定患肢减少活动。恢复期可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奶,促进组织修复。避免摄入酒精及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物代谢,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帮助毒素排出。关节局部可每日用温水清洁后外敷无菌纱布,观察渗出物性状变化。出现关节畸形或持续发热需及时复查血常规和关节超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骨科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