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法

发布于 2016/09/08 17:39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除了肠道功能不好,整日的腹痛腹泻还会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更麻烦的是,它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若是全结肠炎患者,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上数倍。那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一)清化消通法:

病变初期阶段或发作期,患者年轻体强,病情且较重,证见腹痛甚,腹泻频繁,便夹脓血黏液,味极腥臭,伴里急后重或发热,舌苔黄厚脉弦数。大多正邪相持,多因饮食不节,饮食停积,湿浊内着化热,湿热邪毒蕴结,侵蚀肠壁,灼伤肠络,气机不通,而胃气未伤,元气未亏,治宜清热化湿,消导通腑,速速逐邪外出,还肠道清白。方以保和丸健胃消导,顾其胃气(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谷麦芽),除重用连翘外,加葛根、黄连、黄芩、败酱草,此有葛根芩连汤方义,重在清化湿热之邪,达湿清热消之目的。通腑导泻加大黄、槟榔、枳实。对于结肠炎的治疗,有邪必先驱邪,驱邪宜早,驱邪务尽;邪滞日久,胶黏肠壁,用药宜早,以免邪恋伤正;邪盛正未衰,用药宜重,以直达病所,动摇其根本;驱邪之法一般应中病即止。

腹痛乃本病常见症状,加木香、延胡索、白芍药;便血加槐米炭、生地榆炭、金银花炭、三七凉血止血,活血不留瘀;肛门灼热加黄柏。为提高疗效,同时取药白头翁、黄柏、土茯苓、槐花、当归、苦参各10~15g煎成药液200ml,保留灌肠日2次。

(二)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久泻不已,迁延不愈,中宫必虚。脾虚胃弱,运纳失常,湿浊油然而生,故无湿不作泻。《内经》曰:“脾病者,虚则腹痛肠鸣,飧泄不化”。证见脘腹不舒,肠鸣便溏,左下腹隐痛,便夹黏液,一旦情志不悦,烦劳或饮食生冷荤腻之品即可发作加重。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沉。证治原则应虚则补之,方以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白扁豆、砂仁、陈皮、山药、薏苡仁、莲子肉、桔梗、大枣)化裁,以补脾和胃,佐以渗湿为重点。慢性腹泻往往余邪未净而阻遏气机,气机失常又易留邪,故此宿积未净,新邪又生,为此,健脾益胃应参入调气之品是为治本之法,气机通畅则邪无安身之所,一举两得。方中加入木香、升麻、藿梗。理气开郁,升举脾胃清阳之气,辛开苦降,气机升降正常,诸证顿减。纳呆,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神曲。

(三)抑木培土:

久泻常见腹痛且胀,痛胀必有气滞,脾气所虚则肝气易郁,肝愈郁则脾更受制而愈虚,土木两脏之病理相互影响,此为临床最为常见。本法适用于肝用太过或肝气郁结而脾土虚弱,证见临厕腹痛,腹泻常在清晨,大便溏薄或有完谷不化,此乃正值肝气过旺时辄乘脾土之位所引发。方以痛泻要方为主(炒白术、炒白芍药、陈皮、防风),加苏梗、延胡索、鸡内金、意在理气止痛,使食助运。若大便夹杂黏液,便后下坠或大便欲解不尽者,加香连丸(黄连、木香)。

(四)化湿助运:

临证适用于内湿过盛,脾受湿困,脾喜燥而恶湿,证见神疲嗜睡、口甜、口腻、大便溏薄、纳呆、脘胀、舌苔厚腻。

湿邪胶稠,易同它邪结合,寒与湿合,非一般肠腔积滞,虽日泻数次也不能驱之,可谓邪滞黏着肠壁,甚至侵蚀黏膜,筑有巢穴;若与食结则积滞难化,窒碍肠胃,传导失常,加重泄泻;湿蕴日久易化热,化火或煎烁成痰,痰瘀互结,胶着难祛;同时也极易造成上寒下热,上热下寒,寒热交错的复杂症情,因此湿邪非一法可除,宜明察详辨,方不延误施治。

具体方法有:①芳香化湿法:药用藿香、佩兰、草豆蔻、菖蒲。若湿邪中阻,脘胀舌苔厚可用辛开苦降法。②辛苦化湿法:药用黄连,吴茱萸,厚朴,苍术。③苦温燥湿法:适用于湿邪阻于太阴,舌垢腻而灰滑者。药用苏梗、藿梗、龙胆草、吴茱萸、煨草果。④温阳化湿法:本法适用于寒湿阻遏阳气,便溏,畏寒,苔白。药用制附片、炮姜、肉桂、茯苓。以上各法可适当合用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出,因势利导则事半功倍。

(五)温肾暖脾固脱:

脾胃阳气需命门之火的温煦才能“腐熟水谷”,进行消化吸收,输布精微于周身;同时,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肾具有约束二便的功能。病旷日久,邪去正虚,脾虚及肾,脾肾阳俱衰,命火不足,釜底无薪,如此循环,既不能腐熟水谷,又关闭不密,于是腹痛肠鸣,大便滑脱不止,畏寒喜暖,腰膝酸软,肢冷神疲,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溃疡性结肠炎多病程久远,虚实夹杂,曲折多变,故临证当四诊合参,遣方用药宜疏导,慎用涩敛;药宜温运,不宜苦寒;兼顾理气,活血化瘀;善后调理,健脾助运,谨守病机,讲求实效,以法统方,不拘一格。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