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的症状

发布于 2011/06/09 12:50

肌肉萎缩主要包括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等。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那么,肌肉萎缩的症状有哪些呢?

1.按发病机理分类

(1)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2)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1)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2)头面部肌肉萎缩;

(3)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4)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5)限局性肌肉萎缩

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连,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废用性肌肉萎缩是由于全身消耗性疾病。

一、急性或亚急性肌萎缩

一般为神经原性萎缩,其发生的速度与神经损害的速度和程度有关。神经受损及中断的越急、越严重,则肌萎缩发生的越快、越明显。急性起病时肌萎缩发生于瘫痪之后,临床以瘫痪的表现为主,如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酒精中毒等。神经痛性肌萎缩早期表现为肩胛附近的剧烈疼痛,继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现肌张力降低、瘫痪及肌肉萎缩,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现单一的萎缩,呈镶嵌式。

二、进行性四肢远端性肌萎缩

常为神经原性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主,上肢于手的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表现明显,而下肢于胫前肌的萎缩表现较明显。两侧基本对称,常发生于瘫痪之前,为单一的症状。常见的疾病有运动神经元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型和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颈椎病所致的上肢远端的无力和肌萎缩。腓肠肌萎缩症表现为下肢大腿下1/3处为界的肌肉萎缩,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另外,脊髓空洞症、脊髓血管畸形、麻风以及慢性前角灰质炎都可致四肢远端的进行性肌萎缩。肌肉病的萎缩性肌强直和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也表现为四肢远端的肌萎缩。

三、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

常为肌原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如颈肌的无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撑才能将头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缩构成翼状肩胛。骨盆带肌的萎缩无力形成特异的‘鸭步’步态。常见的疾病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糖尿病性肌萎缩和激素性肌病.

Wohfart-Rugelberg-Welancter病是一种遗传病,见于青年人,表现为四肢近端及肢带部有肌肉萎缩,腓肠肌偶呈假性肥大。此病有时可见到肌纤维颤动,并可用新斯的明诱发。无鸭步与翼状肩胛。

四、局限性肌萎缩

以局部的肌肉或肌群为主的萎缩,常由各种单神经炎或损伤所致,一般伴有该神经支配相应的感觉区障碍,病变部位可根据其解剖定位,常见的病因有单神经炎(如桡神经、腓神经、坐骨神经损伤等),腕管综合征,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纤维瘤等。其他还有:

1.脊髓灰质软化可表现为远端进行性的肌萎蓿,或局限于手部,不侵犯前臂及上臂,萎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停止。它伴有感觉障碍,好发于老年,常由梅毒血管病变引起。

2.青年一侧性上肢肌萎缩症发病于14~24岁,男性多见,起病隐袭,表现为前臂中点以下变细,大、小鱼际和骨问肌萎缩明显,常为单侧,萎缩界限鲜明,无感觉障碍,但植物神经障碍比较明显。此病进行至1~3年内自行停止。

3.反射性肌萎缩是指由于局部病变如关节病变使肌肉产生的一种废用性萎缩。见于创伤性、感染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致全身性肌萎缩。

五、偏身萎缩

1.顶叶病变有人发现顶叶肿瘤可出现对侧肌肉萎缩,而且认为有诊断价值。这种肌萎缩多限于上肢.在上肢近端,故常有肩关节脱位。它还伴有皮层感觉障碍,上肢及手部植物神经障碍,甚至出现皮下组织和骨骼异常。有人提出弛缓性单瘫或偏瘫、皮层感觉障碍和肌萎缩为顶叶病变的三联征。

2.脑血管病偏瘫也可以出现肌萎缩,见于两种情况,早期一般多在发病后数周内出现,另一种情况是晚期发生,在发病后数月出现。常表现于上肢远端的肌萎缩,有时也局限于肩胛带特别是在三角肌部,故常有肩关节脱位。下肢肌萎缩罕见,常属于废用性萎缩。

3.先天性偏身肌萎缩表现为偏身均匀的肌萎缩,无明显肌力减退及腱反射改变,常与先天性顶叶发育不全有关。

4.进行性偏身肌萎缩表现为腱反射亢进,有偏身感觉障碍,为对侧大脑半球或大脑半球深部病变,尤其见于丘脑的占位性病变。

腓骨肌萎缩症的症状:

发病初期双足无力,活动不灵,麻木,腓骨肌开始萎缩,后逐渐扩展至骨间肌、小腿屈肌,最后累及大腿下1/3肌肉,但其上部完全正常,形成“鹤腿”或倒置的酒瓶样畸形。萎缩肌肉可有肌束震颤。跟腱反射早期减弱或消失。因足背屈无力常呈马蹄内翻畸形。

后期手部出现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形成猿手畸形。但萎缩一般不超过肘关节以上。肢体远端呈套式感觉减退,常有肿胀、紫绀、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偶见视神经萎缩,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及三叉神经痛。

代谢性肌肉萎缩

所谓代谢性肌肉萎缩,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状腺性肌病。性肌肉病变原因不清,有把它归入下运动N元病变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与肌肉的长期不运动密切有关。这类病变去病因后,一般情况好转,并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常可在短期内恢复原来的肌肉体积和肌力。

肌肉萎缩常与肌肉的瘫痪伴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的一个症状和体征,以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行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应与消瘦鉴别,前者多为局部现象,伴肌力减退;后者为全身普遍现象,肌力一般正常。肌萎缩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神经性肌萎缩、肌原性肌萎缩、中枢性肌萎缩和废用性肌萎缩。其他如中毒、感染、外伤、年老等也可发生肌萎缩。

所谓代谢性肌肉萎缩,如骨病性肌病、骨化性肌炎、甲状腺性肌病。性肌肉病变原因不清,有把它归入下运动N元病变以上的抑制引起,但可能与肌肉的长期不运动密切有关。这类病变去病因后,一般情况好转,并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常可在短期内恢复原来的肌肉体积和肌力。

如病性肌无力、老年性肌无力。缺血性病变供应肌肉的血管固炎症或损伤,或空气、脂肪等栓子栓塞,可产生肌肉无菌性梗死而萎缩,如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长骨骨折时空气或脂肪栓塞,心脏病的栓子脱落、洁节性多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等。

肌肉萎缩专题:http://www.fh21.com.cn/guke/jrws/

肌肉萎缩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