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如何治疗麻痹性斜视

发布于 2011/06/11 11:35

中医应如何治疗麻痹性斜视?中医对治疗麻痹性斜视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毕竟中医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一门医术,是以调理为主,主张全身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麻痹性斜视是指双眼注视各方向时所表现的斜视角不同,下面就由我院的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医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方式方法。

中医应如何治疗麻痹性斜视:

1.脾胃虚弱,脉络失畅型:

患者上睑无力展开,遮于整个角膜,上睑麻木驰缓,开张失去自主,患者为了克服视物障碍,每有仰头视物的姿态,一般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细或弦细。治宜健脾益气,养血疏络。

苭物组成: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炙黄芪10克,钩藤10克,全蝎10克,银柴胡3克,升麻3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胃纳欠佳,大便溏薄者,加吴茱萸10克,炮姜10克,附子3至10克,口渴烦躁者加麦门冬10克,天花粉10克,元参10克,头痛颈项拘紧者加羌活10克,防风10克,前胡10克。

2.风邪较重,脉络受阻型:

眼球仅能直视而不能转动,伴有头痛,颈项拘紧,舌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健脾散风,疏通脉络。

苭物组成:银柴胡10克,黄芩10克白术10克,枳壳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前胡10克薄荷10克,全蝎10克,桔梗10克,钩藤10克,甘草3克。水煎服,加减:大便秘结加番泻叶5至10克,口渴烦躁,加生石膏12克,天花粉10克,麦门冬10克。

3.肾阴不足,津血亏损型:

伴有高血压病,视物成双,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而赤,或多见于成年人,脑力劳力者而突然发病。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数有力。治宜滋阴益肾,平肝熄风。

苭物组成:生地15克,石决明15克,白芍12克,麦门冬10克,天门冬10克,盐知母10克,盐黄柏10克,生龙骨10克,生牡蛎10克,怀牛膝10克,钩藤10克,全蝎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水煎服。加减:胸闷心悸,脉结,去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加苏子10克,党参10克,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丹参15克。

4.肾阳不足,脉络失畅型:

伴有久病不愈,视物成双,体乏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自汗腰酸,小便清长,或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发病者,胃纳尚可,便润,口不干,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治宜滋补肾阳,温化通络。

苭物组成:山苭30克,黄芪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黄精15克,钩藤15克,附子10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泽泻10克,全蝎6克,丹皮5克,肉桂5克。水煎服。加减:纳少便溏,去熟地、丹皮,加吴茱萸10克,草蔻10克,口渴欲饮,加葛根20克,麦门冬10克。

5.我院的特色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五轮五脏综合疗法注重五轮与五脏的紧密结合,风轮目疾,多从肝治,针对肝气、肝火太旺、肝阴、肝血不足,治以平肝、泻肝、柔肝、补肝之法以明目。血轮目疾,以心为主,对于心不生血、血不养肝、水不制火上攻眼目、热血不止、刺痛难开、口舌生疮、小便赤涩,而治以补血、养血、凉血、止血、清心泻火明目之品。肉轮目疾,以脾虚胃弱为主,或因脾气不足、中气下陷,或脾不运水、湿聚成痰,或脾运衰退、胞睑下垂。治以健脾利水、消痰散结、益气升阳、健运脾胃之法。气轮目疾,其病在肺。病机多为冷热不调、肺不生水、火无水制、上攻眼目,治以滋阴润肺、养阴清热、清泻肺火之法。水轮目疾,其治在肾。多由房劳过度、忧思积虑、肾水不足或肾阳虚衰所致,治以滋阴补肾、滋阴降火、温补肾阳、滋补肾阴之法以明目。同时,由于病变的多样性、复杂性,一轮病变可能是多个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一种疾病也可能引起多个轮脏的病变,故在临证治疗时,我们注重从多个脏腑出发,既注重五轮的变化,也不忘与五脏及五行相结合,辨病辨证,综合治疗疾病。

中医应如何治疗麻痹性斜视?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中医治疗麻痹性斜视的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在此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祝所有斜视患者早日康复。

专家推荐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全国三甲医生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