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科普

发布于 2025/02/15 17:23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血管内操作修复动脉瘤,减少破裂风险。主要方法包括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栓塞和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治疗选择取决于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1、弹簧圈栓塞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医生通过导管将细小的铂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填充瘤腔,促进血栓形成,阻断血流进入瘤体。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动脉瘤,尤其是窄颈动脉瘤。术后患者需要定期随访,观察弹簧圈是否稳定,动脉瘤是否完全闭塞。

2、支架辅助栓塞适用于宽颈动脉瘤或复杂形态的动脉瘤。医生在动脉瘤颈处放置支架,稳定弹簧圈,防止其移位。支架还可以重塑血管壁,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进一步封闭动脉瘤。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

3、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新型介入治疗技术。通过植入密网支架,改变血流方向,减少动脉瘤内的血流冲击,促进瘤内血栓形成和瘤颈愈合。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尤其是难以通过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例。术后患者同样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治疗前需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预防复发或其他并发症。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动脉瘤破裂的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决策。术后护理和随访同样重要,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动脉瘤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