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相关检查

发布于 2025/03/14 22:57

产后出血需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超声检查等明确原因,并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输血等治疗措施。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需针对性处理。

1、血常规检查是产后出血的基础检查,能够快速评估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失血程度。如果血红蛋白显著降低,提示失血严重,需及时补液或输血。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需进一步排查。

2、凝血功能检查用于评估是否存在凝血障碍。产后出血可能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或纤溶亢进有关。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可以明确凝血功能异常的具体原因,指导后续治疗。

3、超声检查是评估子宫和胎盘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可以观察子宫收缩是否良好、宫腔内是否有胎盘残留或血块。如果发现胎盘残留,需及时行清宫术;如果子宫收缩乏力,可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4、对于疑似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还需进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特异性检查。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提示凝血功能严重受损,需补充纤维蛋白原或新鲜冰冻血浆。D-二聚体升高可能提示纤溶亢进,需使用抗纤溶药物。

5、如果出血量大且难以控制,需考虑进行血管造影或急诊手术。血管造影可以明确出血部位,进行栓塞治疗;急诊手术如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切除术等,适用于严重出血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需根据检查结果迅速采取针对性治疗。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超声等检查,可以明确出血原因,采取药物、手术或输血等措施,有效控制出血,保障产妇安全。

产后出血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