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5/04 13:21
发布于 2025/05/04 13:21
肌肉萎缩可能由神经损伤、肌肉疾病、长期制动、营养不良、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引发废用性萎缩。常见于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2,配合电刺激疗法促进神经修复。
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等原发性肌肉病变会直接破坏肌纤维。可能与基因突变、自身免疫攻击有关,表现为肌无力伴肌酶升高。需采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控制病情,结合渐进式抗阻训练。
骨折固定、卧床休养超过2周即可引发肌肉蛋白质分解加速。每日肌肉量减少1-3%,尤其见于下肢。建议早期开展被动关节活动、等长收缩训练,使用气压循环治疗仪预防静脉血栓。
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肌肉合成原料缺乏。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需补充乳清蛋白粉、支链氨基酸,同时纠正维生素D缺乏以改善钙磷代谢。
糖尿病肌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会引起肌蛋白代谢紊乱。需控制血糖至7mmol/L以下,补充左旋肉碱改善线粒体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调整甲状腺素用量。
肌肉萎缩患者每日需保证1.2-1.5g/kg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类、鸡胸肉及大豆制品。进行水中运动可减轻关节负荷,水中步行每次30分钟,每周3次。使用弹力带训练时应从最低阻力开始,每组动作8-12次,避免过度疲劳。定期监测体成分变化,肌肉量下降超过基础值10%需就医复查。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并活动肢体末端,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
上一篇 : 肌肉萎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好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