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会不会引起高血压症状呢
发布于 2025/05/10 09:07
发布于 2025/05/10 09:07
肾动脉狭窄会引起高血压症状。肾动脉狭窄导致的高血压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与肾脏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血管炎性病变、先天血管发育异常及外伤后血管狭窄等因素有关。
肾动脉狭窄时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大量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导致血压持续性升高。这种情况需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控制血压。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是常见病因,多见于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中老年患者。此类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常伴有下肢动脉搏动减弱、视物模糊等全身血管病变表现,需进行降脂、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可累及肾动脉,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患者多伴有发热、血沉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青年女性多见,肾动脉中膜纤维组织异常增生导致串珠样狭窄。这类患者血压常突然升高且难以控制,血管造影可见典型串珠样改变,必要时需行血管成形术治疗。
肾区外伤或手术操作可能导致肾动脉内膜损伤,后期形成瘢痕性狭窄。此类患者有明确外伤史,狭窄段多局限,血管介入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
肾动脉狭窄患者应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肉类。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定期监测晨起空腹血压及睡前血压,记录血压波动情况。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影响肾血流的药物,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若出现血压突然升高伴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上一篇 : 什么是妊娠高血压症状
下一篇 :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