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和原因是什么呢
发布于 2025/05/27 08:08
发布于 2025/05/27 08:08
急性肠胃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乏力,常见原因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和免疫力低下。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病因。病毒通过污染食物或接触传播,侵袭胃肠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水样腹泻伴喷射性呕吐,儿童及老年人症状更显著。治疗以补液防止脱水为主,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
沙门氏菌、志贺菌等病原体污染的食品引发细菌性肠胃炎。患者出现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严重者可导致中毒性休克。需通过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轻症用黄连素等抗菌药物,重症需静脉抗生素治疗。
暴饮暴食或摄入生冷、变质食物会刺激胃肠黏膜。过量酒精、辛辣食物直接损伤胃屏障功能,表现为上腹绞痛伴反酸嗳气。调整饮食结构后症状多可缓解,建议发病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阿司匹林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胃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出现药物性胃炎伴黑便。需及时停用致病药物,配合硫糖铝等胃黏膜修复剂。
糖尿病、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受损群体易发生严重肠胃炎。这类患者更易出现持续高热、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住院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急性肠胃炎发作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低纤维的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糖食物加重腹泻。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腹泻严重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模糊、少尿等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婴幼儿及老年人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上一篇 : 急性肠胃炎的症状和原因有哪些呢
下一篇 : 急性肠胃炎恶心想吐怎么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