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腹泻是由于感染了哪种病原菌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5/21 12:22
发布于 2025/05/21 12:22
顽固性腹泻可能由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隐孢子虫等病原菌引起,主要与肠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因素相关。
空肠弯曲菌感染是常见食源性腹泻病因,通过未煮熟禽肉或污染水源传播。典型症状包括水样便伴血丝、发热及腹部绞痛,病程可持续1周以上。确诊需粪便培养或PCR检测,治疗首选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严重脱水需静脉补液。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引发艰难梭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导致伪膜性肠炎。特征为大量恶臭水样便伴白细胞升高,结肠镜检查可见黄色伪膜。治疗需停用原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重症需粪菌移植。
沙门氏菌通过污染蛋类、乳制品传播,引起侵袭性肠炎。表现为持续高热、黏液脓血便,可并发败血症。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免疫功能正常者多自限性,重症需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儿童禁用该类药物。
志贺氏菌引发细菌性痢疾,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特征为里急后重、左下腹痛及黏液血便,便常规可见大量脓细胞。轻症可用环丙沙星,耐药菌株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注意隔离防止爆发流行。
隐孢子虫属原虫感染常见于免疫缺陷者,水源污染是主要传播途径。表现为大量水泻伴脱水,常规抗生素无效。诊断依靠改良抗酸染色,治疗采用硝唑尼特,HIV感染者需联合抗病毒治疗。
顽固性腹泻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低渣、低脂的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蔬菜。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便后温水清洗肛周预防皮肤破损。病程超过2周或出现血便、持续发热时需立即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完善HIV、IgA检测。日常注意生熟食分开处理,饮用煮沸水,接触动物后彻底洗手。
上一篇 : 其他感染性腹泻传播途径多样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
下一篇 : 严重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可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