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会传染吗

发布于 2025/06/11 07:02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和医源性传播等途径感染。

1、血液传播:

接触感染者的血液或体液是主要传播方式。输入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针头、手术器械、纹身或穿耳洞等有创操作时,若器械消毒不彻底,均可能造成病毒传播。破损皮肤或黏膜接触感染者血液也存在风险。

2、母婴传播:

携带病毒的孕妇可能在分娩过程中通过产道分泌物或血液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宫内感染和产后哺乳传播概率较低。未采取阻断措施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感染率可达90%。

3、性接触传播:

无防护性行为会导致体液交换,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通过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人体。多性伴侣群体和男男性行为者感染风险显著增高。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降低传播概率。

4、共用注射器: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会使病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注射器内残留的微量血液足以造成交叉感染,该途径传播效率超过80%。医疗机构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同样存在风险。

5、医源性传播:

透析、牙科治疗、内镜检查等医疗操作中,若器械灭菌不合格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如针刺伤也是高危因素。现代医疗机构的消毒规范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咳嗽等不会传播乙肝病毒。建议高危人群定期检测乙肝五项,表面抗体阴性者应及时接种疫苗。感染者需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性伴侣应接种疫苗并做好防护。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传染性,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肝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