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一般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于 2025/06/11 11:25

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和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常见病原体,通过污染食物或接触传播。病毒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3-7天可自愈,治疗以补液和电解质调节为主。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通过未煮熟食物进入消化道,产生肠毒素损伤黏膜。患者可出现发热、脓血便等表现,严重者需抗生素治疗。生熟食分开处理和充分加热是有效预防措施。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会破坏胃肠黏膜屏障。高脂、辛辣食物刺激胃酸过量分泌,冷热交替进食导致胃肠痉挛,这些都可能诱发非感染性炎症。发病后需短期禁食并逐步恢复清淡饮食。

4、药物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胃肠黏膜。阿司匹林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黏膜修复能力;部分抗生素则可能扰乱肠道菌群平衡。长期服药者建议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

5、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因免疫防御薄弱更易发病。HIV感染者或化疗患者可能出现巨细胞病毒性肠炎等特殊类型。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必要时可预防性补充益生菌。

预防急性肠胃炎需建立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处理食材前充分洗手,避免食用隔夜或未彻底加热的食物。发病期间建议采用BRAT饮食方案香蕉、米饭、苹果泥、吐司,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伴高热、意识模糊或便血时,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恢复期应避免乳制品和咖啡因摄入,逐步增加膳食纤维帮助肠道功能重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肠胃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