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严重会变成什么样
发布于 2025/06/11 13:22
发布于 2025/06/11 13:22
慢性胃炎长期未控制可能发展为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贫血甚至胃癌。病情进展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胆汁反流、免疫因素及长期饮食不当有关。
胃黏膜持续炎症会导致防御功能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黏膜下层形成溃疡。典型表现为餐后上腹疼痛、反酸嗳气,严重时可出现黑便。需通过胃镜确诊,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并配合抑酸药物。
溃疡侵蚀血管会引起呕血或柏油样便,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出现心悸、冷汗等休克表现。急诊处理包括内镜下止血、静脉用质子泵抑制剂,反复出血者需评估手术必要性。
溃疡穿透胃壁全层会导致剧烈腹痛、板状腹等腹膜炎体征,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术后需持续胃肠减压并预防感染。
长期隐性出血或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需补充铁剂或维生素B12,同时治疗原发胃病。
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属于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出现消瘦、呕吐咖啡样物。定期胃镜活检监测是关键,发现早癌可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慢性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主食选择发面馒头、软烂面条等低渣食物,蛋白质优选鱼肉、蒸蛋等易消化来源。限制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症状稳定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饭后立即平卧。合并贫血者应增加猪肝、鸭血等富含铁质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出现体重骤降、持续黑便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诊。
上一篇 : 慢性胃炎有什么忌口的食物
下一篇 : 慢性胃炎发展下去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