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慢性胃炎严重吗
发布于 2025/06/11 13:30
发布于 2025/06/11 13:30
萎缩性慢性胃炎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疾病,严重程度主要与胃黏膜萎缩范围、是否伴随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有关。病情发展主要受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胆汁反流、自身免疫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因素影响。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该细菌会持续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腺体逐渐减少。根除治疗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橼酸铋钾。感染控制后胃黏膜炎症可部分逆转。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会改变胃内环境,胆汁酸溶解胃黏膜表面黏液层,长期刺激引发胃窦部萎缩。患者常出现上腹灼痛、口苦症状。建议抬高床头、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使用铝碳酸镁等胃黏膜保护剂。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壁细胞抗体,导致胃底腺体进行性破坏,伴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恶性贫血风险,必要时终身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
长期摄入腌制食品、过量酒精或过热饮食会加速胃黏膜损伤。胃黏膜修复需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和锌等营养素,建议增加鱼类、蛋类及深色蔬菜摄入,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50岁以上人群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萎缩程度往往随年龄加重。建议每年进行胃镜随访,发现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时需缩短复查间隔,必要时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预防癌变。
萎缩性慢性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每日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蒸煮类食物。适当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推荐无糖酸奶、纳豆等发酵食品。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但应避免餐后立即剧烈活动。戒烟限酒、控制情绪压力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出现持续消瘦、黑便等预警症状需及时就医。
上一篇 : 慢性胃炎应该注意些什么
下一篇 : 慢性胃炎两个+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