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怎么回事

发布于 2025/06/11 15:44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由免疫系统异常、肠道菌群失衡、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和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

1、免疫系统异常:

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肠道黏膜是核心发病机制。免疫细胞过度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结肠持续充血水肿,临床常用美沙拉嗪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英夫利昔单抗等生物制剂调节免疫。

2、肠道菌群失衡:

肠道益生菌数量减少、致病菌增殖会破坏黏膜屏障。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粪便检测可见菌群多样性下降。除口服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外,低渣饮食可减少肠道刺激。

3、遗传因素:

约20%患者存在家族病史,NOD2基因突变与疾病易感性相关。这类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多伴有肛周病变。基因检测辅助诊断后,需长期使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维持缓解。

4、环境刺激:

长期高脂饮食、吸烟或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会加重肠道损伤。典型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肠镜下可见连续性糜烂溃疡。急性期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缓解期逐步过渡至低纤维饮食。

5、精神压力: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通过脑肠轴加剧症状。患者常见腹痛与情绪波动同步加重,心理评估量表显示焦虑评分升高。认知行为疗法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改善身心症状。

日常需保持低脂低纤维饮食,避免乳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推荐蒸煮烹调方式。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蛋白指标,每年接受结肠镜检查评估黏膜愈合情况。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血便量增加时需立即就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结肠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