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膜炎的症状及确诊方法

发布于 2025/06/18 15:21

小儿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和精神状态改变,确诊需结合腰椎穿刺、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典型症状包括早期烦躁不安、进展期意识障碍、终末期抽搐昏迷,诊断方法主要有脑脊液分析、病原体检测和头颅CT。

1、发热:

发热是小儿脑膜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体温常超过38.5℃且持续不退。细菌性脑膜炎患儿可能出现骤发高热,病毒性则多为渐进性升温。发热伴随寒战时需警惕化脓性脑膜炎,此时应及时测量体温并记录热型,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2、神经系统症状:

患儿会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婴儿表现为前囟膨隆。颈项强直是脑膜刺激征的核心体征,检查时可见被动屈颈受阻。部分患儿伴随畏光、惊厥发作,严重时出现嗜睡或昏迷,这些症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已受累。

3、精神行为异常:

初期多表现为易激惹、哭闹不安,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拒食、眼神呆滞,学龄儿童则常见注意力涣散、谵妄等表现。精神症状的程度往往反映脑实质受损情况,是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

4、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确诊金标准,通过检测压力、细胞数和生化指标可区分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呈浑浊状,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结核性脑膜炎则表现为糖氯降低、蛋白增高。该检查需在严格消毒条件下由专业医师操作。

5、辅助诊断技术:

血液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PCR技术可快速检测病毒核酸。头颅CT或MRI能发现脑水肿、脑积水等并发症,新生儿建议进行颅脑超声检查。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细菌感染,脑电图对评估脑功能损伤具有参考价值。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强光刺激,头部可稍垫高以降低颅内压。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次喂养。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脑电图和神经系统评估,遗留运动障碍者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出现抽搐立即侧卧防止窒息,所有疑似病例必须立即送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听力损害、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脑膜炎专区推荐

专家推荐

相关推荐

更多精彩回答